【搜狐体育网】北京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搜狐体育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有节奏地回荡起来,十几个孩子穿着白色的击剑服,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突刺、防守,口罩早已摘去,汗水顺着他们的额角流下,但笑容却始终挂在脸上。

“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上,眼睛里闪烁着那种专注和快乐的光芒,是我们这些体育工作者最欣慰的时刻。”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站在场边,注视着训练中的孩子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重返剑道:恢复的不只是训练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北京市的青少年击剑活动正在全面恢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超过90%的击剑俱乐部恢复正常训练,约3500名注册青少年击剑选手重返剑道。

“最初恢复训练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身体机能和技战术水平确实有所下降,但这只是暂时的。”王钰表示,“更重要的是他们重新获得了搜狐体育官方与同伴一起运动、交流的机会,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市击剑协会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数据显示,北京市青少年击剑注册人数从2015年的不足800人,已增长至目前的3500余人,增长了超过三倍。

快乐击剑:培养兴趣胜过追求奖牌

王钰强调,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击剑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我们经常告诉家长和教练,不要过早地追求竞技成绩,击剑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素质将受益终身,远比一块奖牌来得重要。”

协会近年来推出“快乐击剑”计划,通过游戏化教学、团体对抗赛等形式,降低入门门槛,增强击剑运动的趣味性,该计划已经覆盖全市45家击剑俱乐部,惠及超过2000名青少年。

北京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10岁的李沐阳学习击剑已经两年了,疫情期间,他只能通过线上课程保持训练。“还是实地训练有意思,可以真正和对手较量。”李沐阳说,“我最喜欢击剑中那种‘斗智斗勇’的感觉,每次得分都特别有成就感。”

科学训练:注重身心全面发展

为确保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科学训练,北京市击剑协会专门制定了《青少年击剑训练指导大纲》,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设置了差异化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我们对6-9岁的孩子主要以游戏和基本动作为主;10-13岁开始引入战术意识训练;14岁以上才逐步加强专项体能和竞技技巧训练。”王钰介绍道。

北京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协会还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邀请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专家授课,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2023年以来,已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击剑教练员超过200人次。

朝阳区某击剑俱乐部教练张涛表示:“现在的家长更加理性了,不再一味追求孩子的比赛成绩,而是更关注孩子通过击剑获得了哪些成长,这种变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实施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赛事重启: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

随着训练的正常化,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赛事也陆续恢复,今年以来,北京市已成功举办5场青少年击剑比赛,包括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北京市中小学生击剑比赛等。

“比赛不是为了分出胜负,而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王钰说,“我们看到,在赛场上,孩子们不仅比拼技艺,更学会了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坦然面对胜负。”

15岁的刘思琦参加了上个月的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并获得了女子花剑组的铜牌。“我很喜欢比赛的气氛,可以和不同学校的选手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刘思琦说,“即使没有拿到奖牌,我也享受整个过程。”

未来发展:让更多孩子体验击剑魅力

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体验这项“格斗中的芭蕾”的魅力。

协会计划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动击剑运动进入更多校园。“我们正在开发适合校园开展的简化版击剑课程和器材,让更多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接触击剑运动。”

协会还将组织优秀击剑运动员进校园活动,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激发孩子们对击剑运动的兴趣。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大批专业运动员,而是让击剑运动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王钰说,“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享受运动、享受竞争、享受成长,我们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在训练馆里,又一轮练习结束了,孩子们摘下护面,互相击掌,交流着刚才对决中的得失,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运动后的红润和满足的笑容。

“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如何面对挑战。”14岁的张子涵一边擦汗一边说,“每次站上剑道,我都感到充满力量和快乐。”

王钰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孩子,微笑着点头:“这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让孩子们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在挑战中成长,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